生态旅游廊道、旅游风景道的概念近年来热点居高不下,早在2016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国家风景道的概念。2021年6月,文旅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全国风景道体系,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和文化旅游廊道。2023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旅游风景道示范路段。2023年1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次开展省级旅游风景道评选工作,27条旅游风景道成功入选。
那么泰安也有这么一条廊道?连接了泰山、黄河、大运河,那就是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
泰山规划院作为国内首个提出带状集聚发展的专业文旅规划机构,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项目是规划院继齐鲁八号风情路、威海市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青岛千里海岸观光廊道、潍坊齐鲁天路自驾游公路、烟台鲜美田园乡村旅游带、东营河海自驾旅游公路等项目之后的又一精品旅游廊道类项目。
项目自立项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条廊道的传奇之处。
山河相携创新全域旅游新发展
(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
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沿大汶河两岸,总长度777公里,其中主线555公里,支线222公里,起点位于泰山东麓,顺接齐长城(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沿大汶河至黄河风貌带,衔接黄河、齐长城、大运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廊道以线带面、串珠成链,对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泰安从依山而建到山水相连起着重要作用,被列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试点和省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
神奇独特的大汶河
大汶河是黄河在山东的唯一支流,自东向西而流注入了东平湖,最后再经黄河归于渤海,是山东省内最大的倒流河,也是泰安市最大的河流,有着“泰安母亲河”的美誉。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描述的就是大汶河古渡的壮观景象。
大汶河发源于山东旋崮山北麓沂源县境内,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自东向西流经济南、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汇注东平湖,出陈山口后入黄河。干流河道长239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
虽然大汶河只有短短200多公里,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诞生了大汶口文化、儒家文化,而且泰山、黄河、京杭大运河都与大汶河有关,在中华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1959年6月,大汶口遗址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被首次发掘,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把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推进了2000年左右。
汶河之南40余公里处是孔子故里曲阜,60余公里处是孟子故里邹城,受大汶口文化礼制传统和“德”观念的影响逐渐孕育出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东方文化的缩影,大汶河位于泰山之阳,像一条玉带环绕在泰山脚下,与泰山共同孕育滋养了泰安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大汶河是黄河在山东的唯一支流,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摇篮。
大汶河对京杭大运河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关键就是被誉为“运河之心”的戴村坝。戴村坝就位于大汶河下游,也就是汶河与大清河交界处。戴村坝的修建,使汶河水南流到京杭大运河的制高点——济宁南旺地带,然后分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解决了这里多年因水位不够而不能通航的问题。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全国共有8个省市的58处运河遗产成功入列,其中包括戴村坝。
如此神奇的大汶河,连接了泰山、黄河、大运河,诞生了大汶口文化、儒家文化,她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璀璨夺目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此处是五汶汇聚之处。这五汶分别是牟汶、嬴汶、石汶、泮汶、柴汶。
牟汶河因流经商周时期的牟国所在地牟城而得名。嬴汶河流经春秋齐嬴邑,故名嬴汶。柴汶河因流经西汉柴县故城而得名。泮汶河之名更是源于北魏《水经注》:水出分水溪,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经泰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分水溪一源两分,半西南流至界首,北折达于清源;半东南流至桃花峪,因名“泮汶”,分水一半也。只有石汶河之名记载简单,因流经石汶村,故名石汶河。
这五条汶水在大汶口镇附近汇集,形成了“五汶萦回一脉深”的景象,之后大汶河继续西流,最终注入东平湖。大汶口不仅是自然地理上的交汇点,也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见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之一,得名自其主要遗址——位于现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大汶口遗址。这一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区域,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安徽北部,影响范围广泛,东至黄海,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抵渤海北岸,南达江苏淮北一带,覆盖了古代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领地,并被认为是山东龙山文化的直接前身。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距今6500年至4500年之间,延续时间约2000年,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大汶口文化上承北辛文化,下启龙山文化,时代前后紧密衔接,文化内涵一脉相承,同为早期东夷族群所创造。
大汶口文化记录和展示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无文字历史的史前文明向有文字历史的文明社会转变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意义重大。
独具特色的旅游廊道
山水统筹 整合资源
廊道贯穿泰安市全域,包括主线和支线两部分,总长度为777公里,其中主廊道长555公里,支线共计5条,总长度222公里。串联起泰山、莲花山、徂徕山、大汶河、大清河、东平湖、京杭大运河、黄河。
串景成线 形成网络
廊道横贯6个县、市、区;辐射40个乡镇、2460个村庄、百余处文旅资源点,其中包括12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
主题鲜明 突出特色
廊道规划建设徂汶景区段、大汶口段、东平湖环湖等特色路段,打造“夜秀荧光+全息投影”、彩虹路、音乐路等创意路段,并配套特色公交、口袋公园、智慧平台等特色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游览体验和服务。
目前示范路段以“徂汶华章”为主题,利用区域优良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泰安最长彩虹路、首条音乐路、最靓荧光路、多彩墙绘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产业集聚 核心驱动
根据沿线区域特色,廊道规划建设八大极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集聚区,带动沿线产业开发、乡村振兴。
品牌引领 创新未来
廊道塑造“泰山·水,中华·情”项目品牌,打造兼具“文明之源”“精神之都”“昌盛之地”“时代典范”特质的中华顶流自驾风情廊道及世界级中华山水文化度假旅游带状目的地。
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泰安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但呈现泰山独大、游客留不住等问题,旅游发展不平衡。大汶河作为泰安市第一大河,自东向西流经全市6个县市区,下游经由东平湖注入黄河,是推动泰安从泰山旅游到全域旅游的重要廊道。
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作为全省旅游公路五大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黄河入海”“长城寻迹”“鲁风运河”三大旅游廊道的骨干脉络,对高质量服务于黄河、齐长城、大运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对接鲁南经济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